刑法追诉与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在法律领域中,刑法追诉和起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含义、主体、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刑法追诉,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是犯罪行为是否已经过了法律规定的追究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里的追诉期限,是为了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对过于久远的犯罪行为进行无意义的追究。例如,张三在五年前实施了一个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下,过了五年后司法机关一般就不再对其进行追诉。 而起诉则是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起诉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是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起诉形式。例如,对于一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如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等,通常由检察院进行公诉。自诉则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一般适用于一些情节较轻的犯罪,如侮辱、诽谤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从主体上看,追诉的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它们负责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审查等工作;而起诉的主体在公诉情况下是人民检察院,在自诉情况下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从目的上看,追诉更侧重于对犯罪行为的追查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判断,而起诉则是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通过审判来确定其是否有罪以及应承担何种刑罚。 综上所述,刑法追诉和起诉虽然都与犯罪行为的法律处理有关,但它们在概念、法律规定、主体和目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刑事诉讼的流程和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