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挂个体户和个人缴纳有什么区别?


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缴纳和以个人身份缴纳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首先,在缴纳险种上,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保,通常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个险种。这是因为个人缴纳社保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例如,灵活就业人员自己去社保经办机构缴纳社保时,一般就只能选择这两项。而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缴纳,按照规定,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险。这是因为个体户作为用人单位,需要为其“员工”(即挂靠人员)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以保障员工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的权益。 其次,缴纳费用方面也有所不同。个人缴纳社保时,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缴费基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缴费比例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可能是缴费基数的20%左右,医疗保险可能是8%左右。而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缴纳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缴纳了五险,但实际上除了个人应承担的部分外,原本应由单位承担的部分往往也需要挂靠人员自己承担,所以总体费用会相对较高。 在享受待遇上,由于缴纳险种不同,享受的待遇范围也有差异。个人缴纳社保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规定年限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在生病就医时,可以按照规定报销医疗费用。而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缴纳,除了养老和医疗待遇外,还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在非本人意愿失业且满足一定条件时可领取失业金)、工伤保险待遇(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可获得相应补偿)和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时可报销生育费用和领取生育津贴)。 从办理流程来看,个人缴纳社保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然后按照规定定期缴费即可。而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缴纳,需要与个体户签订相关的挂靠协议,个体户需要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挂靠人员办理社保登记、增员等手续,相对来说流程会更复杂一些。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其中第十条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第二十三条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这明确了个人缴纳社保的相关规定。同时,该法也对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五险做出了规定,所以社保挂在个体户名下时需要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缴纳五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