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免责和约定免责的区别是什么?
我在看合同相关内容时,看到了法定免责和约定免责这两个概念。不太清楚它们到底有啥不同,法定免责是法律直接规定的,约定免责是双方商量的,可具体区别在哪呢?比如在效力、适用范围这些方面,想详细了解下。
展开


法定免责和约定免责是在法律领域中用于免除或限制责任的两种不同方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方面。法定免责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情形,这些情形是法律预先设定好的,不管当事人是否愿意,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免责。而约定免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或协议中自行约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一方或双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 从产生依据来看,法定免责的依据是法律的直接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里的不可抗力就是典型的法定免责事由。而约定免责的依据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 在适用范围上,法定免责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形,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合同或者法律关系,只要出现法定免责事由,就可以主张免责。约定免责则只适用于有相关约定的当事人之间,其适用范围取决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的具体约定。 从效力上看,法定免责是法律赋予的,具有强制力,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法定免责事由的适用。而约定免责条款的效力则要受到一定限制,如果约定免责条款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如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那么该条款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在举证责任方面也存在差异。主张法定免责的一方,需要证明存在法定免责事由,并且该事由与不能履行义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主张约定免责的一方,除了要证明约定免责条款的存在,还需要证明符合约定的免责情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