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和不自首的差别有多大?
我家里人涉及了一起案子,现在我们在纠结要不要劝他去自首。不知道自首和不自首在法律后果上到底能相差多少,会不会自首了也得不到从轻处理,想了解清楚这个差别,好做决定。
展开


自首和不自首在法律上存在明显差别,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首的概念。自首指的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自动投案,也就是犯罪人主动向有关机关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二是如实供述,要毫无保留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以自首论。 从法律后果来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是因为自首体现了犯罪人一定的悔悟态度,主动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节省了司法资源。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自首并积极退赃,法院在量刑时往往会考虑从轻处罚。 而如果犯罪人不自首,选择逃避法律制裁,一旦被司法机关抓获,就会失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机会。而且,逃避的过程可能会让犯罪人产生更多的犯罪行为,比如为了躲避追捕而伤害他人,这会让犯罪情节变得更加严重,受到的处罚也会更重。另外,司法机关在追捕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犯罪人的量刑。 所以,自首和不自首在法律上的差别是比较大的,自首通常能让犯罪人在量刑上获得更为有利的结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