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仲裁和审判有什么不同?

我最近遇到一个纠纷,在考虑是通过仲裁还是审判来解决。但我不太清楚这两者具体有啥区别,比如在程序、效力、收费等方面。想了解下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以便我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展开 view-more
  • #仲裁审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仲裁和审判都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但它们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启动条件不同。仲裁需要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后达成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处理。例如,甲和乙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如果发生纠纷将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那么后续有纠纷时就可以通过仲裁解决。而审判则不需要双方事先达成协议,只要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比如,丙认为丁侵犯了他的财产权,丙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其次,审理人员的选定方式不同。在仲裁中,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比如,当事人可以从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挑选自己信任的仲裁员来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而在审判中,案件的审判人员是由法院指定的,当事人一般不能自行选择法官,但在符合法定情形时可以申请法官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再者,审理程序不同。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仲裁程序,而且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例如,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合同纠纷通过仲裁解决,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商业信息。审判程序则较为严格和规范,有明确的法定程序,且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外,一般公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十条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另外,裁决的效力也有所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说,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就具有终局性。而审判则可能存在一审、二审甚至再审程序。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后,收费方面也有差异。仲裁费用一般相对较高,而且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审判的诉讼费则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通常根据案件的类型和标的额来确定,并且在胜诉后可以要求败诉方承担部分或全部诉讼费。总之,当事人在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