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否有留置的权利?
我在和别人的纠纷里,涉及到一些财产处理。有人说法院能对相关财产留置,我不太确定。想知道法院到底有没有留置的权利呢?这对我的案子结果影响挺大的,所以很想搞清楚。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而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留置权主要是基于民事合同关系产生的,一般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然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具有一定类似“留置”性质的权力,但这和民事留置权是不同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执行措施。当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这里的扣押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法院对相关财产的一种暂时控制行为,和留置有相似之处,但法律依据和适用场景不同。 也就是说,法院没有像民事主体那样基于合同关系的留置权,但在执行阶段为了保证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履行,法院拥有法定的权力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控制和处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