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会影响婚姻吗?


在探讨失信是否影响婚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失信。失信通常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且具有特定情形,从而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 从结婚登记的角度来看,失信并不会对结婚登记本身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第一千零四十八条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只要男女双方满足这些结婚的实质要件,并且按照第一千零四十九条的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也就是说,失信并不在禁止结婚的法定情形之内,所以在结婚登记环节,失信不会成为阻碍。 然而,在婚后生活中,失信可能会对夫妻双方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财产方面,如果夫妻双方有共同财产,法院在执行失信一方的财产时,可能会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对于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可以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这意味着非失信方的财产权益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子女教育和生活方面,虽然法律没有直接规定失信会影响子女的教育,但在一些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存在间接影响。例如,部分私立学校可能会对学生家长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查,如果家长是失信被执行人,学校可能会拒绝接收其子女入学。另外,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失信也可能会给家庭带来一些负面的舆论压力,影响家庭的和谐氛围。 此外,在夫妻共同参与一些需要信用评估的事务时,比如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等,失信一方的信用状况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的申请被拒绝。因为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或信用卡时,通常会对夫妻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失信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结婚登记,但在婚后生活的多个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避免因失信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