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我家孩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前几天在学校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贵重物品,对方家长要求赔偿。我想知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吗?是孩子自己承担,还是我们家长承担呢?
展开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一定情况下是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在我国,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要分不同情况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损坏了别人的东西,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一般情况下,首先会由孩子的监护人来承担赔偿责任。但要是这个孩子自己有财产,比如过年收到的大额压岁钱等,就先从他自己的财产里拿出钱来赔偿,不够的部分再由监护人补齐。 另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那么该行为是有效的,并且要对相应的民事责任负责。比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本价格合理的漫画书,这个购买行为就是有效的,孩子和商家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要是孩子在一些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比如接受赠与等,也是有效的,并且不需要承担额外的责任。 综上所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比较复杂,要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行为人的财产状况以及监护人的责任等多方面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