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救助义务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我遇到个事儿,之前在现场看到有人受伤,当时犹豫了下没去救助,后来那人情况恶化没救过来。我就特别担心,想知道像我这种不履行救助义务的情况,在法律上会不会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啊?心里一直很忐忑,希望能有专业解答。
展开


在法律层面,不履行救助义务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这里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于不履行救助义务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普通公民并没有法律规定的普遍救助义务。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行为人是负有救助义务的。例如,基于法律规定产生的义务,像警察、医生等特定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需要救助的情况,他们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基于职务或业务要求产生的义务,比如游泳教练对泳池里遇险的学员有救助义务;基于法律行为(如合同)产生的义务,比如保姆对雇主家小孩有照顾和救助的义务;基于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比如你开车撞伤了人,就有救助伤者的义务。 如果行为人负有上述特定的救助义务,却不履行该义务,并且因为这种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同时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那么就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但如果行为人并不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那么单纯的不救助行为通常不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要判断不履行救助义务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关键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负有救助义务以及其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