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现象法院是怎么判的?


在我国法律层面,其实并没有“假离婚”这一正式说法。离婚只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法定方式,一旦按法定程序完成离婚手续,婚姻关系就依法解除,和真离婚产生一样的法律效果。 首先,判定离婚是否有效。若婚姻关系的解除流程合法、双方自愿,那么离婚行为视为有效。比如夫妻双方自愿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且离婚协议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这种情况下离婚就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就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 其次,关于财产分割。除非在签订分割协议时有欺诈或胁迫等情况被发现,否则,财产分割行为即被确认为有效。比如一方能证明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方案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受欺诈或胁迫而签订的,有足够的证据且在诉讼时效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法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最后,如果假离婚行为涉及诈骗、逃避债务以及财产转移等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甚至刑事处罚。例如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来达到假离婚目的,就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会受到相应刑事制裁。 总之,法院在判定时,会先查证离婚是不是真的,若发现双方并非真心想离婚,只是为了某些不正当目的(如规避法律、政策等),有可能将该离婚行为判定为无效,但这一过程需以充足的证据为支撑,实际操作难度较高。 相关概念: 通谋离婚:指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离婚行为。 欺诈离婚: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后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