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时职工如何获得补偿?


当企业面临破产时,职工的权益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企业破产时职工补偿的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职工补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这就为职工在企业破产时获得补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接下来,说说补偿的范围。职工应得的补偿主要包括工资、社保费用和经济补偿金。工资是职工付出劳动应得的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社保费用则关系到职工的养老、医疗等基本权益,企业有义务为职工缴纳。而经济补偿金是对职工因企业破产失去工作的一种补偿。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企业破产,职工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及时关注企业破产的相关信息,了解破产程序的进展。可以通过企业公告、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等渠道获取。其次,要及时向破产管理人申报自己的权益,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最后,如果对补偿的数额或方式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如与破产管理人协商、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企业破产时职工的补偿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职工要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