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刑事责任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我想了解一下刑法里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情况。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涉及法律责任认定的事情,不太清楚不同的刑事责任能力类型是怎样划分的,也不知道它们具体的适用情况,想弄明白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问题。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刑法中,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刑法中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这类人实施犯罪行为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的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一般情况下,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就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的已满十六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通常就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虽然有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比如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这类人在刑事责任承担上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区别。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对此有明确规定。
无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不具备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像不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第十八条第一款也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 责任。
此外,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发病期间实施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醉酒并不影响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准确区分刑事责任能力的不同类型,有助于司法机关正确定罪量刑,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