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我在做公司财务报表时,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计算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依据什么公式或者规则来算的,也不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这方面的内容,让我能准确算出所得税费用。
展开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计算涉及到会计和税法上的一些规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两个关键概念。 当期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也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它的计算公式是:当期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后得出的。例如,企业的某些费用在会计上可以扣除,但税法不允许全部扣除,这就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增;反之,如果税法允许某些收入免税,就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减。 递延所得税,这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时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它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即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依据的相关规定主要来自《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该准则对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企业准确核算所得税费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