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后逃跑会判多少年?
我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人,当时很害怕就跑了。现在心里一直很不安,也不知道这种故意杀人后逃跑的情况,法律会怎么判,想了解一下具体的量刑标准。
展开


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在我国法律中受到严厉制裁,即使犯罪后逃跑也不会逃脱法律的追究。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的量刑情况。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对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基本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杀人后逃跑这一情节,并不会单独作为一个量刑的加重因素,但它可能会影响法官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因为逃跑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没有及时认罪悔罪、接受法律制裁的态度,逃避法律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认为其主观恶性较大。 如果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动机恶劣、后果严重,比如造成多人死亡、杀害无辜老人儿童等,一般会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即使逃跑后被抓获,只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然会面临最严厉的刑罚。 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例如是因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引发的激情杀人,且事后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扩大,只是由于害怕而暂时逃跑,在量刑时可能会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这个幅度内进行考量。 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故意杀人情形,比如义愤杀人、大义灭亲等,可能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而且,犯罪后逃跑虽然本身不单独加重处罚,但会丧失一些从轻处罚的机会,比如自首情节。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逃跑显然不符合自首的条件。 总之,故意杀人后逃跑的量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包括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以及犯罪后的表现等。无论如何,逃避法律制裁只是暂时的,主动投案、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