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是如何认定死亡的?
我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最近病情加重,医生说情况不乐观。我想了解下在医学上到底是怎么认定死亡的,是心跳停止、呼吸停止,还是有其他的标准呢?了解这些对我们家人做后续安排很重要。
展开


在医学领域,死亡认定是一个严谨且有着明确标准的过程。目前,医学上认定死亡主要有两种标准,分别是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和脑死亡标准。 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是依据心跳和呼吸的停止来判定死亡。从通俗的角度讲,当一个人的心脏不再跳动,无法维持血液循环,同时呼吸也停止,身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就符合了这一死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没有直接对心肺死亡标准进行具体规定,但在一些涉及民事权利能力的条文中,以出生和死亡作为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起始和终止点,这里的死亡在实践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心肺死亡标准来认定。该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而脑死亡标准,则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和脑干都失去了功能,无法再控制身体的各项机能。2009年原卫生部公布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修订稿)》,为我国脑死亡判定提供了技术规范。脑死亡的判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一般要经过先决条件判断、临床判定、确认试验和观察时间等步骤。例如,先决条件要求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等。临床判定包括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等。 在我国,虽然脑死亡标准在医学实践和学术讨论中逐渐被重视,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完全以脑死亡作为唯一的死亡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心肺死亡标准和脑死亡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能被采用。医疗机构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的医学规范和伦理原则来进行死亡认定,同时也会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和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