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该如何挂账?


在法律和财务的层面上,租赁合同挂账是指将租赁合同涉及的款项在财务账目上进行记录和核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财务处理,还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租赁合同的类型。根据法律规定和财务处理原则,租赁合同主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租赁合同,其挂账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经营租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经营租赁的租金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比如,企业租入办公设备用于日常办公,这属于经营租赁。在支付租金时,如果是预付租金,先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然后在租赁期内分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如果是后付租金,在租赁期内按照应承担的租金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而对于融资租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例如,企业融资租入一台大型生产设备,租赁期较长且设备所有权在租赁期满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时,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设备公允价值比较,确定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在租赁期间,要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分摊,计入财务费用。 总之,租赁合同挂账需要依据租赁合同的类型,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正确的财务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