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如何规避责任划分?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故意伤害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果涉及到故意伤害,想要规避责任划分并非易事,因为法律是公正且严谨的,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责任。 首先要明确,从法律角度不存在绝对“规避”责任划分的方法,但在符合特定法定情形下,可能不用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 从刑事责任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是出于正当防卫,即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比如有人正在对你进行暴力袭击,你为了保护自己反击并造成对方受伤,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也类似,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若能证明伤害行为与自身无因果关系,比如有证据表明对方的伤是自己不小心造成,并非你的行为导致,那么在民事赔偿责任上可能无需承担。 另外,一旦发生可能涉及故意伤害的情况,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也可能影响责任划分。比如一旦发现伤害行为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立马停手,防止伤害进一步扩大;赶快救人,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报警并全力配合相关调查工作,如实陈述事情经过。这些行为虽不能绝对规避责任划分,但能体现积极态度,在责任判定时可能会被考虑从轻处理。 相关概念: 正当防卫: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所采取的用以制止该不法侵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为躲避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