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脚骨折误工费如何计算?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脚骨折涉及到误工费的计算,这需要从两个关键方面来确定,即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 首先是误工时间的确定: - 如果没有构成伤残或死亡,误工时间是从接受医疗机构治疗(以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准)到康复所需的时间,康复时间一般以法医指定的康复时间为准。 - 要是构成伤残了,误工时间计算至定残的前一日。不过,如果当事人治疗终结后,合理康复期满却怠于定残,那么定残时间应按实际误工时间计算,也就是到康复之日为止。这是因为定残后就要赔偿残疾赔偿金了,定残前赔偿的是误工费 。 - 如果因事故导致死亡,误工时间就是从接受治疗至死亡之日的期间。 接着是收入状况不同的计算方式: - 有固定收入的情况,包括非农业人口有固定收入的和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两部分。非农业人口有固定收入的,以交通事故发生时上一年度本单位人均纯收入计算;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计算。计算方式为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这里要按照实际减少的损失来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 - 无固定收入时,如果能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误工费=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收入状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纳税凭证、单位出具的证明等。要是不能举证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即误工费=误工时间(天)×相同、相近行业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 - 对于无收入的情况,依据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相关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明确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相关概念: 定残:就是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因伤导致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确定伤残等级,以此作为后续赔偿的重要依据。 误工时间:指因为受伤无法正常工作而耽误的时间。 收入状况:包括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等不同情况,在计算误工费时用于确定赔偿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