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它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对于不同的纳税主体和应税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是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例如,小李全年工资收入12万元,劳务报酬收入3万元,没有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他的专项扣除全年共1万元,专项附加扣除全年共2万元。那么他的综合所得收入额为12 + 3×(1 - 20%) = 14.4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4.4 - 6 - 1 - 2 = 5.4万元。 然后是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里的经营所得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等。比如,小张经营一家个体商店,全年收入总额为30万元,成本、费用及损失共计25万元,那么他该年度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30 - 25 = 5万元。 对于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假如小王出租房屋每月获得租金收入3000元,那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 - 800 = 2200元;如果每月租金收入为5000元,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则为5000×(1 - 20%) = 4000元。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小赵转让一项专利,取得转让收入20万元,该专利的原值为10万元,转让过程中发生合理费用1万元,那么他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20 - 10 - 1 = 9万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这两类所得没有扣除项目,获得多少收入就以多少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