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三方责任怎么计算?


在交通事故中,三方责任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依据和原则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了解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基本概念。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一般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这几种情况。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60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具体如下: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在三方交通事故中,计算责任时需要对三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比如,要看哪一方存在闯红灯、超速、酒驾、违规变道等违法行为。如果一方的违法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且其他两方没有过错,那么该方可能承担全部责任。要是三方都有一定的过错行为,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大小和过错严重程度来划分责任。例如,一方超速行驶,一方违规变道,还有一方刹车不及时,那么就需要判断哪个行为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更大,从而确定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等。 如果三方对责任划分有争议,可通过申请复核来解决。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 总之,交通事故三方责任的计算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事故情况来准确判断,以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