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续治疗费该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后续治疗费是指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损伤治疗后并未完全治愈,后续仍需继续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在处理后续治疗费问题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途径。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比较简便的一种方式,受害人可以与肇事方及其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就后续治疗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所以,如果能协商成功,按照协议执行,受害人可以较快地获得后续治疗费。 其次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如果双方无法就后续治疗费协商一致,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后续治疗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例如,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后续治疗方案、费用预算等。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受害人在诉讼中要承担举证责任,确保自己的诉求得到法院支持。 另外,对于后续治疗费的确定方式,也有不同情况。一种是在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即受害人在后续治疗实际产生费用后,再向法院起诉要求肇事方赔偿。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费用数额明确,但可能会增加受害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另一种是在本次诉讼中一并主张。如果医疗机构能够对后续治疗费用作出明确的评估和预测,受害人可以在本次诉讼中要求肇事方一并赔偿后续治疗费。这样可以一次性解决纠纷,避免后续的麻烦。但这种方式要求医疗机构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