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处罚法中寻衅滋事如何认定?
我在逛街时看到两个人起了冲突,其中一人的行为感觉像是寻衅滋事,但不太确定。我想了解一下在治安处罚法里,寻衅滋事是怎么认定的,有哪些具体的情形和标准,这样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能心里有数。
展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寻衅滋事是一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简单来说,寻衅滋事就是一些人无事生非、肆意挑衅,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对于结伙斗殴,就是指多人纠集在一起相互打斗。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不管有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要是结伙进行打斗,就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比如,几个小青年因为一点小事,喊来各自的朋友在街头打群架,这就属于结伙斗殴。 追逐、拦截他人,是指故意追赶、阻拦他人,使他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者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在路上,一些不良少年故意追逐、拦截路过的学生,让学生感到害怕,这种行为就符合追逐、拦截他人的情形。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强行拿走别人的东西,或者随意损坏、占用公私财物。例如,在市场上,有人强行拿走小商贩的商品却不付钱,或者无故砸坏店铺的物品,这都属于这种情况。 而“其他寻衅滋事行为”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无法完全列举的类似行为。一般来说,判断是否属于其他寻衅滋事行为,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总之,只要是行为人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目的,实施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