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仲裁庭的认定权?


仲裁庭的认定权是指仲裁庭在仲裁程序中对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判断和确定的权力。以下从不同方面介绍如何进行仲裁庭的认定权。 首先是事实认定。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会提交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比如合同、文件、证人证言等。仲裁庭需要对这些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这就要求仲裁庭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在审查证据时,仲裁庭会考量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真实性是指证据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伪造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的争议焦点有关;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例如,一份合同作为证据,如果它是双方真实签署的,与争议事项相关,且签署和保存过程符合法律要求,仲裁庭就会考虑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其次是法律适用的认定。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需要适用相应的法律来对案件作出裁决。这就需要仲裁庭准确理解和解释法律条文。仲裁庭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争议焦点,找到适用的法律规定。比如在合同纠纷中,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同时,仲裁庭也会考虑法律的位阶和效力,优先适用上位法和特别法。如果遇到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有冲突的情况,仲裁庭可能会参考相关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 再者是程序方面的认定。仲裁庭要确保整个仲裁程序符合法律和仲裁规则的规定。这包括对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员的选定、开庭审理的程序等方面的认定。例如,仲裁庭会审查当事人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了仲裁申请,仲裁员的选定是否符合仲裁规则等。如果发现程序存在问题,仲裁庭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最后,仲裁庭在行使认定权时,要保持中立和公正。仲裁员应当独立于双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他们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案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在作出认定和裁决时,要充分说明理由,使当事人能够理解仲裁庭的决定。总之,仲裁庭的认定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和仲裁规则,以保障仲裁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