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对方逃逸的情况下,责任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对方逃逸了。现在我很困惑,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责任到底怎么划分。我想了解具体的定责标准和依据,以及不同情况对责任认定的影响。
展开


在发生交通事故对方逃逸的情况下,责任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法律概念来讲,“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逃逸方通常会被认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例如,在两车轻微碰撞事故中,一方逃逸,若没有其他特殊情况,逃逸方将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逃逸方的责任。比如,逃逸方是正常行驶,而另一方存在闯红灯、超速等明显过错行为,且有相关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予以证明,那么在定责时可以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若因肇事当事人的逃逸导致事故发生过程及责任难以判别,则无论事故各相关方的真实责任状况如何,皆推定该逃逸者为全责方。例如,在没有监控的路段发生事故,一方逃逸后,现场无法确定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和双方责任,此时逃逸方会被认定为全责。 另外,如果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的伤势加重或损失扩大,逃逸者将承担更重的责任。例如,原本受害者只是轻伤,但由于逃逸导致其未能及时得到救治而变成重伤,逃逸者就需要对加重的后果负责。 总之,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过程,警方和司法机关会综合各种因素,公正地确定肇事逃逸者的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