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断定医院的医疗事故?


断定医院的医疗事故是一个严谨且需依据法律和专业医学知识的过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事故的定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要断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考量。其一,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的医疗机构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获得执业许可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则是具备相应资质,在该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其二,行为的违法性。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例如,医生在手术前没有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护士没有按照医嘱给患者用药等。 其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这里强调的是过失行为,而不是故意。并且这种过失行为与患者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患者的人身损害是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的。比如,由于医生的误诊误治,使得患者的病情延误,从而造成了更严重的身体伤害。 其四,损害后果。患者必须有实际的人身损害结果发生,这种损害包括身体上的伤害、残疾甚至死亡等。 断定医疗事故通常需要通过法定的鉴定程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