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该如何区分?

我最近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有点难以分辨。想知道在实际情况里,怎么准确判断一个行为到底是构成销售假药罪还是诈骗罪呢?是从行为方式,还是造成的后果等方面去区分呀?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罪名区分
  • #销售假药
  • #诈骗罪
  • #法律区别
  • #犯罪构成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首先,二者侵犯的客体不同。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简单来说,国家对药品的生产、销售等有一系列严格管理规定,销售假药的行为破坏了这些规定,同时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比如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审批、质量毫无保障的假药流入市场,可能会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就是说犯罪人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别人的财物。 其次,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销售假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这里强调的是实际实施了生产或销售假药这个行为,并且这些假药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例如生产的假药中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等情况。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则是行为人纯粹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交出财物的行为。比如编造一些虚假的理由,让别人误以为是真实情况,然后心甘情愿地把钱交出来。 再者,定罪的标准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以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构成本罪的标准。只要生产、销售的假药达到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构成此罪。而诈骗罪则以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为构成本罪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的量刑标准,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候会存在以假药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案件,这种情况与生产、销售假药犯罪容易相混淆。如果其目的是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纯粹是以假药作为骗取对方信任的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且假药并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情况以定诈骗罪为宜。 相关概念: 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完毕法定的犯罪行为,犯罪即告既遂,而不论是否发生了危害结果。在生产、销售假药罪中,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就构成本罪,不需要看是否实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后果。 数额较大:在诈骗罪里,不同地区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数额较大”标准,但一般来说,根据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