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报税时利润表怎么填?


在探讨资产减值损失在报税利润表中如何填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资产减值损失这个概念。资产减值损失指的是因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资产不值原来那么多钱了,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减值损失。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下,资产减值损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计算。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按照“收入 - 费用 = 利润”的基本关系来编制。 当填写利润表时,资产减值损失有特定的填写位置。通常,利润表上会有专门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你需要把本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填写在这个项目栏内。这个金额应该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减值情况计算得出的。比如,企业的存货发生了减值,或者固定资产出现了减值迹象,经过专业的评估和计算后确定的减值金额,汇总起来就是要填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数值。 填写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利润表中的各项数据相互关联,资产减值损失会影响营业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是: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 净敞口套期收益( - 净敞口套期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所以,如果资产减值损失填写错误,会导致营业利润计算不准确,进而影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另外,在填报利润表时,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在本期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要在本期的利润表中反映。同时,企业需要保留好相关的资产减值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检查。这些证据可以包括资产减值测试报告、市场评估资料等,以证明资产减值损失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