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争取到检察院不起诉?


要争取检察院不起诉,需要了解不起诉的相关条件,并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不起诉的类型及条件** - **法定不起诉**:出现特定情形时,检察院必须作出不起诉决定。比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如,在一些轻微的盗窃案件中,如果盗窃金额非常小,且未对被害人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就可能属于这种情况;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同犯罪的追诉时效不同,比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就不再追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像侮辱罪、诽谤罪等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一开始向检察院提起控告,后来又撤回告诉,检察院就会作出不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以及第一百七十七条相关规定。 - **酌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常见的情形包括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等。 - **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当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争取不起诉的具体措施** - **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提供准确的证据和信息,这是争取不起诉的重要基础。如果存在误解或错误,应及时纠正,避免因隐瞒或虚假陈述而导致不利后果。 - **主动认罪悔罪**: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表明对法律的尊重和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让司法机关看到改过自新的决心。 - **寻求专业帮助**:聘请专业的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意见和辩护策略,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方案,帮助当事人争取不起诉的结果。 - **关注自身表现**:在案件处理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展示自己已经具备了回归社会的能力和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