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泄露信息该怎么处理?


当公司内部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要明确信息泄露所涉及的法律概念。公司的内部信息可能涵盖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不同类型。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如果泄露的是员工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相应的保护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一旦发现信息泄露,公司第一步要做的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比如,立即停止相关业务流程,对被泄露的信息进行封存或者加密处理,防止更多信息被不当获取。同时,要对信息泄露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查看公司的门禁记录、监控录像、内部系统操作日志等,确定泄露信息的范围、时间、可能的泄露人员等。如果能够确定是某位员工泄露了信息,公司可以依据劳动合同和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如果该员工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公司有权要求其进行赔偿。此外,如果泄露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该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最后,公司也可以考虑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或者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