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不符时该如何处理?
我之前和别人签了合同,里面约定了违约金。现在对方违约,可约定的违约金和我实际遭受的损失不一样,不知道这种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规定处理方式的,想了解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展开


在合同签订中,当事人通常会约定违约金条款来保障合同的履行。当出现违约情况时,就可能会面临约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不符的情况。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它具有担保债务履行和惩罚违约人的作用,同时也能补偿无过错一方所受的损失。 当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实际损失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这里的实际损失,一般是指因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因对方不按时交货,导致己方错过销售旺季而少获得的利润等。请求增加违约金,目的是为了让守约方的损失能够得到充分的弥补。 相反,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实际损失时,当事人同样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判断违约金是否“过分高于”实际损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违约金成为一种不合理的惩罚手段,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约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不符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实际损失的数额,以便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合理的裁决。总之,法律会在保障守约方合法权益的同时,确保违约金的数额公平合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