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虚假诉讼?
我遇到了一些法律纠纷,怀疑对方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对方提供的证据感觉很牵强,有些说法也前后矛盾,但我不太确定这是不是算虚假诉讼。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虚假诉讼的,认定的标准和依据都有哪些呢?
展开


虚假诉讼,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向法院提起诉讼,意图通过司法程序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达到其他非法目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 在认定虚假诉讼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看是否存在捏造事实的情况。这是认定虚假诉讼的关键要素之一。比如,当事人故意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合同、债务关系等,以此作为诉讼的基础。比如甲为了让乙还钱,伪造了一张乙的借条去法院起诉乙,这就是明显的捏造事实。 二是看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虚假诉讼的当事人通常具有非法获利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故意。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虚假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仍然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甲为了逃避债务,和朋友乙串通,让乙拿着虚假的借条起诉自己,通过法院判决把自己的财产转移给乙,这就是具有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主观故意。 三是看是否妨害了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虚假诉讼会浪费司法资源,导致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同时,也可能使无辜的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名誉损害等。比如,虚假的房产确权诉讼,可能导致真正的房产所有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还会让法院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审理这个本来不存在争议的案件。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审查案件的证据、当事人的陈述、案件的背景等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虚假诉讼。如果发现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法院会依法驳回诉讼请求,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