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认定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我遇到了一些纠纷,感觉对方可能在进行虚假诉讼。我不太清楚虚假诉讼是怎么认定的,想知道认定虚假诉讼的条件和标准具体是什么,好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搞虚假诉讼。
展开


虚假诉讼,通俗来讲,就是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向法院提起诉讼,意图通过法院的判决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虚假诉讼的认定条件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这里的“捏造事实”,是指凭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或者对真实的事实进行歪曲、篡改。比如,甲根本没有借给乙钱,却伪造了一张借条向法院起诉乙还钱,这就是典型的捏造事实。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虚假诉讼还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首先,从行为主体来看,虚假诉讼通常是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等方式来骗取法院的裁判文书。当然,也存在一方当事人单独实施虚假诉讼的情况。其次,从行为目的方面,虚假诉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如逃避债务、转移财产、获取不当赔偿等。例如,夫妻一方为了在离婚时多分得财产,与他人串通虚构债务,然后让虚构的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偿还债务。 此外,从行为后果上判断,虚假诉讼必须妨害了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妨害司法秩序主要表现为浪费司法资源、影响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等;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则包括使他人遭受财产损失、名誉损害等。比如,因为虚假诉讼导致一方当事人被错误地强制执行了财产,这就属于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总之,认定虚假诉讼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目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后果等,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的案件事实来进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