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中如何判断谁对谁错?


在医患纠纷中判断谁对谁错,关键在于明确医患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这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具体的医疗事实来综合判定。 首先,要了解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患者有获得合理、安全医疗服务的权利,同时也有如实陈述病情、配合治疗等义务。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提供符合医疗规范的诊疗服务的义务,也有要求患者配合治疗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医疗损害责任章节,对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做了详细规定。其中,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有过错,主要看其是否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例如,如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违反了手术操作规范,导致患者受到损害,那么医疗机构就可能存在过错。此外,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导致患者做出了不恰当的医疗选择并受到损害,那么医疗机构也可能要承担责任。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故意隐瞒病情、不配合治疗等,导致自身受到损害,那么患者自身也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患者明明对某种药物过敏,却没有如实告知医生,结果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自身的隐瞒行为可能就是导致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处理医患纠纷时,如果双方无法自行协商解决,可以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等方式来确定责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主要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司法鉴定则可以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进行专业判断。这些鉴定结果将为判断谁对谁错提供重要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