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怎样才能合法?


要让租赁合同合法,需从多个方面来考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同主体。合同主体就是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双方得是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且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人。比如,未成年人一般不能独立签订租赁合同,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合同的内容和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合同主体适格是租赁合同合法的基础。 其次,合同的内容要合法。租赁合同的内容应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要写清楚租赁物的具体情况,像房屋的地址、面积等;租赁的期限,是一年、两年还是更久;租金的金额和支付方式,是每月支付还是每季度支付等。同时,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在合同中约定违法的使用用途,像用租赁的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表明合同内容合法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 再者,合同的签订形式也要符合法律要求。对于租赁合同,虽然口头合同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效的,但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最好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合同可以更明确地记录双方的约定,当出现争议时,也有更明确的证据。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七条规定,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所以,对于较长期限的租赁,书面合同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合同的签订过程要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应该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欺诈或者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总之,只有在合同主体、内容、形式和签订过程都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租赁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