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怎么解决?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首先,可以选择与医疗机构自行协商解决。协商是指医患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医疗纠纷的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程序简单、成本低,能够快速解决纠纷,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其次,申请人民调解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人民调解是指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人民调解具有专业性、中立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能够公正、公平地解决纠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 再者,还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行政调解。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处理。根据该条例第三十八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诉讼是指医患双方将医疗纠纷提交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诉讼具有强制性和终局性的特点,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终的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