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行政诉讼法中如何运用?
我最近涉及一个行政诉讼案件,听说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不清楚在行政诉讼里该怎么运用这个规则。我担心对方可能会拿出一些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我想知道我该如何依据这个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有哪些步骤和要点呢?
展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排除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的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它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证据属于非法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里的非法手段包括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等。 在行政诉讼中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般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是提出排除申请。当事人认为对方提交的证据属于非法证据时,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排除该证据的申请,并说明理由和依据。例如,你可以指出证据是通过暴力威胁证人获得的。 第二步是法院审查。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判断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在审查过程中,可能会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说明。比如,如果对方称证据是合法取得的,就需要他们提供相应的证明。 第三步是决定是否排除。如果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证据确实是非法取得的,就会将其排除,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若认为不属于非法证据,则会继续将其纳入案件的审查范围。 此外,当事人在收集和提供证据时,也应当注意合法性。自己不能使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否则同样会面临被排除的风险。在行政诉讼中合理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的公正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