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行政行为对当事人和行政机关有什么影响?
我遇到了一个行政行为,感觉它可能是无效的。我想知道这种无效的行政行为对我作为当事人会有啥影响,同时对做出这个行为的行政机关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无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存在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情形,以至于该行为自始至终都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就好比盖房子,基础都没打好,整个房子从一开始就是不稳固的,这样的行政行为从做出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当事人而言,无效行政行为不会对其产生合法有效的权利义务影响。简单来说,当事人无需遵守这个行为所设定的要求。比如,如果行政机关作出一个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就吊销当事人营业执照的无效行政行为,当事人不用因为这个行为而停止营业。并且,当事人有权在任何时候主张该行政行为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该行政行为无效。一旦法院确认无效,当事人因该无效行政行为而遭受的损失,有权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赔偿。 从行政机关的角度来看,无效行政行为意味着其行为是不合法的,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行政机关不能基于这个无效行为去要求当事人履行义务,同时,行政机关需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因为无效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害,行政机关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为自己的违法行政行为买单,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无效行政行为对于当事人和行政机关都有着明确的法律后果,当事人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行政机关也应当依法行政,避免出现无效行政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