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一下意定监护方面的情况。我担心自己以后可能无法自主处理事务,就和朋友约定了意定监护。但我不太清楚意定监护在法律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也不知道司法解释里是如何说明相关内容的,想弄明白这方面的情况。
展开


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三条对意定监护作出了规定,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这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意定监护的合法性和具体操作方式。 从司法解释的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意定监护的详细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意定监护协议的效力认定等方面有一些通行的规则。例如,意定监护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协议是在一方被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那么根据《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该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可撤销。而且意定监护协议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为了确保协议内容的明确和可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此外,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进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