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期间是否停止执行?
我跟别人有个纠纷,现在已经到了诉讼阶段。但是对方在诉讼期间还是继续执行原来的决定,我觉得不合理。我想了解下,在诉讼期间,到底应不应该停止执行呢?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我解答一下。
展开


在诉讼期间,一般情况下是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这是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基于公共利益和行政管理效率的考量。因为如果只要一提起诉讼就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可能会导致行政管理秩序的混乱,影响公共利益的实现。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一是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也就是说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己觉得有必要暂停执行,就可以停止。二是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比如,行政行为执行后可能会导致原告的财产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时停止执行又不会对公共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法院就可能裁定停止执行。三是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这时候法院会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考量,当执行行政行为可能会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时,就会裁定停止。四是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有些特定的法律法规中可能明确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诉讼期间停止执行。 所以,诉讼期间是否停止执行,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