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是否构成犯罪?


强制拆迁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法的强制拆迁。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下,强制拆迁是被允许的。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由法院执行的强制拆迁是合法的,不属于犯罪行为。 然而,如果拆迁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强制拆迁,那很可能就构成违法甚至犯罪。比如,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常见的可能涉及犯罪的强制拆迁行为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拆迁方未经合法程序,故意拆除他人房屋,使房屋的价值完全丧失,就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如果在强制拆迁过程中,拆迁方对被拆迁人进行人身伤害,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以,强制拆迁并不一定必然构成犯罪,但违法的强制拆迁则可能触犯多种罪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