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参考工资情况是否合法?


在探讨采购参考工资情况是否合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在一般的商业采购活动中,采购的核心关注点通常在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交付时间等与交易直接相关的因素。参考供应商员工工资情况并非采购决策的常规考量因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参考工资情况就一定违法。从合法性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参考工资情况的目的和方式。如果是为了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从而更好地评估价格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合理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采购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如果参考工资情况是基于公平、合理的商业目的,且没有违反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参考工资情况是为了恶意压低价格,或者以工资情况为借口对供应商进行不合理的刁难、歧视等,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此外,如果采购方在获取供应商员工工资信息的过程中,侵犯了员工的个人隐私,那么还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该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综上所述,采购参考工资情况是否合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的目的、方式以及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在采购活动中,采购方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商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