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员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有哪些调解技巧?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而在仲裁过程中,调解是一种高效且能实现双赢的处理方式。仲裁员掌握恰当的调解技巧,对于妥善解决劳动争议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劳动争议仲裁员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调解技巧。首先是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是调解的基础,仲裁员要以中立、公正的形象出现在双方当事人面前。比如在调解开始时,以亲切平和的态度与双方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让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强调了仲裁员应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这也是建立信任的法律依据。只有当事人信任仲裁员,才更愿意配合调解工作。其次是了解争议焦点。仲裁员需要深入了解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仔细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询问相关细节,明确纠纷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工资纠纷中,要确定工资计算的标准、出勤天数等关键信息。了解焦点问题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然后是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在调解过程中,语言表达很关键。仲裁员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法律术语,确保双方当事人都能理解。当遇到双方情绪激动时,要善于安抚情绪,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观点。比如可以说“大家先冷静一下,我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者是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根据了解到的争议焦点和双方的实际情况,仲裁员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调解方案。这些方案要兼顾双方的利益,具有可行性。例如在涉及经济补偿的案件中,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偿金额。最后是适时跟进调解进度。调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仲裁员要适时跟进调解的进展情况。如果一次调解没有成功,可以安排后续的调解会议,给双方时间考虑和协商。同时,要及时了解双方的态度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调解策略。总之,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调解技巧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通过运用这些技巧,能够更好地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