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强制执行有哪些法律依据?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但对方一直不履行判决。我想申请强制执行,可不太清楚相关的法律依据。不知道具体有哪些法律规定支持我去申请,这些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起作用的,希望能有专业的解答。
展开


申请强制执行是指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对方履行义务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这是申请强制执行最主要的法律依据。该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这一条明确了在民事判决、裁定以及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生效后,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有权申请强制执行。此外,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这表明经过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也能作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是重要的依据。它对执行机构的职责、执行的申请和移送、执行前的准备和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为申请强制执行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引。比如,规定了申请执行的期限、申请执行应提交的文件和证件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当我们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申请强制执行时,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材料。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启动强制执行程序,通过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方式,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总之,这些法律依据从多个方面保障了权利人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