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陈述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我在一些商业交易中,不小心做出了一些不太真实的陈述,现在很担心会有不好的后果。想知道虚假陈述在法律上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是民事赔偿,还是会有刑事处罚之类的,具体的法律依据又是什么呢?
展开


虚假陈述指的是在各种活动中,比如商业交易、司法程序等,一方故意或因重大过失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表述。虚假陈述在不同场景下会引发不同的法律后果。 在民事领域,虚假陈述可能构成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故意隐瞒产品的重大缺陷,这就属于虚假陈述的欺诈行为,买方发现后可以要求撤销合同,并要求卖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赔偿相应的损失。此外,如果虚假陈述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实施虚假陈述的一方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刑事领域,如果虚假陈述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触犯刑法。例如,在证券市场中,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可能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行政方面,作出虚假陈述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比如在行政许可申请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