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在法律层面的意义?

最近看到‘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这句话,不太明白它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有什么意义。自己在思考责任认定和承担方面的问题时就想到了这句话,想了解下它在法律上是怎么解读的,和现代法律理念有啥关联,希望懂法律的朋友给讲讲。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句话原本出自《论语·尧曰》,意思是如果天下百姓有罪过,责任都在于君主自己。在现代法律层面,我们可以从责任承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从责任认定的角度来看,现代法律强调责任自负原则。这意味着,一个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和古代“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所表达的君主对天下百姓过错承担全部责任的观念有很大不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相应的刑罚,只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才会被认定有罪并受到刑事处罚。例如,一个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只要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就需要对自己的盗窃行为负责,而不会让其他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现代法律也存在一定的替代责任或连带责任的规定。比如在民事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这有点类似于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的责任承担,但这和“万方有罪,罪在朕躬”那种君主无条件承担所有百姓过错的情况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是基于其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特定关系和管理职责。


另外,在领导责任方面,当一个组织或单位出现问题时,领导可能会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承担一定的领导责任。这也体现了在一定范围内对整体情况的责任担当。但这种责任也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界定的,不是无限度的承担所有下属或相关人员的过错。总体而言,“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反映了古代一种特殊的责任观念,与现代法律在责任认定和承担上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什么意思?

看电视老听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感觉挺有道理的,但不太清楚它具体啥意思。在现在的法律里,它是不是也适用呢?想了解下这句话准确的含义和在当今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我国古代私罪和公罪哪个更重?

我对我国古代法律里私罪和公罪的量刑很感兴趣,想知道在古代到底是私罪判得重,还是公罪判得重呢?它们的判定标准又有哪些不同?希望能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准确吗?

我一直听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感觉在实际情况中好像没那么简单。我就想知道这个说法在法律层面到底正不正确,法律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管身份地位如何,犯了法都受到一样的处罚呢?

如何理解民有所盼警有所应的法律意义?

我不太明白‘民有所盼警有所应’这句话在法律层面到底意味着什么。警察的职责有很多规定,但这句话感觉又给它赋予了更深的含义。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它和警察的法定职责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无罪不能无刑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一些法律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无罪不能无刑’这个说法,不太理解它具体表达的是什么含义。这个说法在法律里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对实际的法律审判或者定罪量刑有什么影响呢?希望能有人详细解释一下。

不知者无罪在法律上叫什么?

我一直听说‘不知者无罪’这句话,觉得在很多情况下挺有道理的。就想知道在咱们国家的法律体系里,这种说法有没有对应的专业术语呀?具体是怎么规定和应用的呢?

中国古代存在有罪推定吗?

我对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很感兴趣,想了解一下在古代的司法审判里,是不是像传闻中那样存在有罪推定的情况呀?我特别想知道古代是依据什么来判定有罪,以及有罪推定在古代司法体系中是怎样体现的。

罪己诏书是古代大臣犯罪后的认罪书吗?

我一直以为罪己诏书是皇帝用的,可有人说它是古代大臣犯罪后写的认罪书,我有点搞不懂了。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罪己诏书到底是给谁用的,它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呢?

古代包庇罪是怎么判的?

我对古代法律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包庇罪的判罚。想知道在古代,要是有人包庇犯罪的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不同朝代的判罚是不是不一样?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案例能说明一下呀?

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最近看书看到“准五服以制罪”这个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它在古代法律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对定罪量刑有什么影响呢?能不能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呀?

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具体指的是什么?

我最近对法律上‘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这句话不太理解。想知道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要追究刑事责任呀?是只要做了错事就得追究吗?还是有更明确的标准。我就是普通老百姓,想搞清楚这个概念,以后也能心里有个底,遇到事情知道后果。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是什么意思?

我一直听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这句话,但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清楚这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想知道这八个字到底代表着什么,在法律体系里起着怎样的作用,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古代谋反罪是如何处置的?

我对古代法律挺感兴趣的,尤其是谋反罪。想知道在古代要是有人犯了谋反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是只处罚犯罪的人,还是会牵连其他人?不同朝代的处罚是不是也不一样呢?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一罪不二罚的原则?

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时候,看到现代有一罪不二罚原则,就很好奇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规定。我想知道从法律史的角度来看,古代有没有明文规定或者实际遵循这样的原则呢?想了解下具体情况。

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什么?

我在研究西周法律的时候看到了“非眚”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在西周的法律体系里,“非眚”代表着怎样的一种情况,它和当时的司法审判有什么关系呢?

罪名通共是什么罪?

我不太懂法律术语,看到‘罪名通共’这个说法,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指什么罪。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犯了这样的行为会面临怎样的处罚,希望能有专业的解答。

刑事责任全责是什么意思?

我在新闻里看到有人被判定承担刑事责任全责,不太明白这具体意味着什么。是说这个人要为犯罪行为负全部的法律后果吗?那和一般的刑事责任有啥区别呢?想请专业人士给详细解释一下。

宪法中连坐制度已经取消了吗?

我听说古代有连坐制度,一人犯罪亲属等相关人也要受罚。现在我不太清楚宪法里还有没有这种连坐的规定,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取消了,想了解下具体情况。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是不是意味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我不太理解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到底是什么意思,总听人说刑法面前人人平等,这两者是一回事吗?我想弄清楚这个原则在实际中是怎么体现的,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希望有人能给我讲讲。

杀人偿命在古代是否犯法?

我对古代法律挺好奇的,平时看古装剧里经常有杀人偿命的情节。我就想知道,在古代,按照‘杀人偿命’去处理杀人的人,这算不算是犯法的行为呢?是每个朝代都一样,还是不同朝代有不同规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