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怎样的?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经营者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在法律规制方面,我国有诸多相关的法律条文。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它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法律。该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通过技术手段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等,该法第十二条进行了专门规定。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一)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三)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也适用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为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价值指引。如果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了损害,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从监管角度来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负责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主要部门。当遇到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权益受损的经营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如果查证属实,违法经营者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对于权益受损的经营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民事诉讼中,受损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给自己造成了损失。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要求违法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赔偿经济损失、消除影响等。 总之,我国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为维护网络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