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我有一批固定资产打算出售,但是不太清楚出售固定资产折旧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比如折旧怎么计算,对出售有什么影响等,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内容,避免后续出现问题。
展开


在了解出售固定资产折旧的法律规定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把固定资产因为使用、时间流逝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它使用的各个期间。简单来说,就是把买固定资产花的钱,在它能用的时间里慢慢扣掉。 在我国,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但是,也有一些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比如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等。 当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时,折旧的计算和处理就变得很关键。首先,折旧的计算方法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额不同,进而会影响到固定资产出售时的损益计算。 假设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对一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该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那么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00 - 10)÷ 10 = 9万元。如果在使用5年后出售该固定资产,此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100 - 9×5 = 55万元。 在出售固定资产时,如果出售价格高于账面价值,就会产生资产处置收益;反之,如果出售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就会产生资产处置损失。而这个收益或损失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影响企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所以,企业在出售固定资产时,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准确计算折旧,正确处理资产处置的账务和税务问题,以避免税务风险和法律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