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的立法说明是什么?
我在查看民法典时看到了第二十一条,但不太理解它为什么这么规定。想了解一下这条法律背后的立法原因和意义,比如它是为了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保障哪些人的权益等。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说说。
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条法律的立法说明。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办法清楚认识自己行为,也不能预见行为后果的人。像一些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情况的成年人,他们在思维和认知上存在缺陷,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去处理各种民事事务。而对于八周岁以上,本应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也因为特殊原因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同样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条法律规定的意义非常重大。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缺乏自主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如果允许他们自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很可能会让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比如,一个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合同,导致财产损失。通过设立法定代理人制度,由法定代理人代理他们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从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方面来说,明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和代理制度,让民事活动有了清晰的规则。交易相对人在进行交易时,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来判断对方是否有相应的行为能力,避免因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无效交易而产生纠纷,这样有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所以,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是综合考虑了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多方面因素而制定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