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租赁合同不能转租,受让承租人与次承租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在租赁合同中,当存在不能转租的明确约定时,若受让承租人与次承租人明知这一情况仍进行转租行为,便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问题。我们先来解释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受让承租人就是接受转租的人,次承租人则是从受让承租人那里再次租得房屋的人。而租赁合同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约定租赁相关事宜的协议,其中禁止转租的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这意味着,如果原租赁合同明确规定不能转租,而受让承租人与次承租人明知该限制仍进行转租,出租人有权解除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一旦合同解除,次承租人将失去继续使用租赁物的合法依据,可能需要搬离租赁场所。 对于受让承租人来说,其行为构成违约。因为他违反了原租赁合同中不得转租的约定,需要向出租人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形式可能包括赔偿出租人因此遭受的损失,比如因合同提前解除而导致的租金损失、寻找新承租人的费用等。 次承租人在明知不能转租的情况下仍参与转租,也存在一定的过错。虽然次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但由于转租行为的违法性,次承租人可能无法依据转租合同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因转租行为给出租人造成损失,次承租人可能需要与受让承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实际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租赁合同中禁止转租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效力。如果条款合法有效,那么出租人的解除权和索赔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其次,要判断受让承租人和次承租人是否确实明知不能转租的情况。这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明示、相关告知记录等证据来证明。 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可以就赔偿金额、搬离时间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协商不成,出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责任进行认定和划分。 总之,明知租赁合同不能转租而进行转租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受让承租人和次承租人都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进行租赁和转租活动时,各方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