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和犯意转化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遇到了吸收犯和犯意转化这两个概念,感觉有点难以理解。我想知道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在实际的法律案件中是怎么体现的,二者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
展开


吸收犯和犯意转化都是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为你分别解释。 吸收犯,指的是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中一个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多个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吸收关系,最终只按一个罪名来定罪。比如,行为人先非法制造枪支,然后又持有该枪支。非法制造枪支的行为就吸收了持有枪支的行为,因为持有枪支往往是制造枪支后的必然结果,所以只定非法制造枪支罪。依据我国刑法理论,吸收犯的吸收关系包括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等。例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犯罪人先进行了踩点等预备行为,之后实施了盗窃的实行行为,预备行为就被实行行为所吸收,只按照盗窃罪的实行行为来定罪处罚。 犯意转化则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发生了转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预备阶段的犯意转化为实行阶段的犯意,另一种是在实行犯罪过程中犯意改变。比如,行为人原本打算入室盗窃,进入房间后发现屋内有人,临时起意对屋主实施了抢劫,这就是犯意从盗窃转化为抢劫。犯意转化在刑法上通常会根据转化后的犯意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故意规定了相应的罪名和量刑标准,当出现犯意转化时,就要依据转化后的犯罪行为和故意来适用法律。 吸收犯和犯意转化的区别在于,吸收犯是多个行为之间的吸收关系,最终按一个罪名定罪;而犯意转化是犯罪故意的改变,通常按照转化后的犯意所对应的犯罪来定罪。二者在刑法的认定和量刑上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